人的眼球是一个球体,球体的前后直径就是我们常说的“眼轴”,正常情况下,人的眼轴长度在23.5mm左右。
如果眼轴过长,意味着眼球体积将会变大,眼球壁会变薄。当眼球壁变薄时,会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严重会致盲。
眼轴就是衡量眼球体积大小的一个指标。当眼轴长度大于25.5mm时,眼底病的并发症会大幅度增加。因此,眼轴是判断近视眼严重程度的关键。
眼球的屈光状态是由角膜曲率(角膜的弯曲度)、眼轴(眼球长度)、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变焦镜头)屈光力共同决定的。只要其中有一项发生变化,就会造成屈光不正。但是我们验光时要控制晶状体的调节(比如扩瞳验光),因为晶状体的屈光度变化相对比较慢,而且稳定,所以可以暂时不考虑。
可以认为近视主要是眼轴+角膜曲率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假设有10个9岁的儿童,他们的近视都是200度,但这10个孩子的眼轴和角膜曲率是不同的,那他们发生近视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是不同的。因此,不能仅仅靠近视程度来判断严重程度。近视程度不高,但眼轴长的儿童,也不要放松对近视的控制。
近视眼的并发症不能只看度数,要看眼轴和角膜曲率的变化,其中:眼轴越长眼底并发症风险越大,角膜曲率过陡有圆锥角膜发病风险。
到专业正规的眼科医院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是预防近视、监测近视进展的最佳方法。
屈光发育档案是指定期(每3个月到半年)对儿童做裸眼视力、戴镜矫正视力、睫状肌麻痹验光、眼轴、角膜曲率、眼压、身高等眼球和身体的发育的相关指标做检查并记录结果形成的连续性的档案记录。每次检查结果可与同龄儿童正常值对比,当相关的检查指标异常,向近视化发展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以引起家长重视采取措施,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对已近视的儿童则采取措施减缓近视发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