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宝宝每个月都要接受体检了解身体发育情况,当宝宝到了半岁,体检医生会建议家长带孩子到专业眼科做视力检查。这是为什么呢?眼科医生表示,婴幼儿视力检查是新生儿检查中很重要的项目之一,对婴幼儿的视力的了解,治疗和预防视力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宝宝视力发育过程
●出生后天--眼睛常闭合,有时一睁一闭,初几天眼球运动没有目的,数天后开始注视灯光,强光刺激可引起闭眼睛。
●出生2周--对来自半米远的光线(如手电筒)向自身方向的移动,做出两眼向内转动的动作。
●出生3周--能注视较大的物体,还能分辨它的颜色,两眼能单方向追随物体的移动。
●2个月--两眼可追随成人的手,并作长时间的注视。
●3个月--两眼不仅可追随移动的物体,头部还会随之转动。
●4个月--头部已能抬起,常常看自己的手。
●6个月--能坐起,当头和眼随着物体做较大转动时,身体也能随之转动,并对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其他目标,能注视半分钟。
●9个月--能注视画面上的单一线条,视力大约是0.1。
●12个月--多数会抚弄玩具,能注视近物,可按妈咪的指令指出鼻子、眼睛或头发。
●2-3岁--视力大约为0.5-0.6,已快接近成人,但此时极易丧失视力。
●4-5岁--视力大约为1.0,各种眼部生理反射已形成并趋于稳固,此时已不易丧失视力。
●6-7岁--进入成年人视觉状态。
●8岁--各种眼部反射已经很稳固,视力发育基本结束。
宝宝的特殊现象
现象1 1岁以内的宝宝,眼球还未发育成熟,眼球直径短,处于远视状态。当看近的物体时,两只眼睛不能在同一个轴的位置,因此出现共同性内斜视,即所谓的“斗鸡眼”。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逐步发育,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现象2 由于宝宝面部骨骼在发育过程中,鼻根部相对显得宽一些,所以从外观上看起来好像眼球偏到内侧,似“斗鸡眼”。这是一种假性内斜视造成的错觉,实际上眼球的位置还是正常的。日后,随着面部骨骼、眼眶骨及鼻骨的发育,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不同年龄阶段宝宝视力检查法
第1阶段 客观观察法
2岁以内用客观观察法,检查口诀为“一月怕来二月动(怕指怕光,动指随大人的活动转动眼球);四月摸看带色物;六月近物能抓住;八月存在跟随目(大人手指到哪,宝宝眼光看到哪,并固视不动);1岁准确指鼻孔;2岁走路避开物”。除此,4-7个月的宝宝,如果视力存在问题,爬行和玩玩具的举止行为,通常比同龄的宝宝动作缓慢、准确度低,显得有些笨手笨脚。
第2阶段 手式、动物式形象检查法
3-5岁的宝宝可用手式、动物式形象视力表检查。需注意的是,要早一些在家中耐心教会宝宝认识视力表,并要反复测查,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第3阶段 成人视力表检查
5岁以上的宝宝,可用成人视力表检查。如果合作得好则能测出视力。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为,2岁:0.4-0.5,3岁:0.5-0.6,4岁:0.7-0.8,5岁:0.8-1.0,6岁:1.0或以上。
温馨提示:宝宝的视力发育会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可能提前一些,有的则稍晚,视力是否存在问题需要到专业眼科医院才能确诊。如果您还有疑问,可以直接在线咨询 或拨打我院热线电话:0755-8321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