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和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睛问题,这两种眼疾主要是由于年纪大晶状体退化会产生一系列的眼部结构变化。老花是如何产生的呢?希玛医生称:晶状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老化和硬化,弹性逐渐减低,失去调节的能力,即使睫状肌能收缩正常,晶状体亦不能增加足够的孤度,以致看近物时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而非视网膜上,产生模糊的影像,这就称为老花,是一种随着年纪增长而产生的生理变化。
老花眼的发展历程
一般人在40岁以上都会面对老花眼的问题,不论是否有近视或远视等屈光不正,都会感到难以聚焦阅读太近的事物,要拿远一点才可看清。老花眼的度数每五年加深约五十度,到六十岁左右开始稳定下来,深约在300度左右。
多焦点人工晶体可矫正近视、老花、散光等问题
而晶体物质发生变性而变得混浊,使得视力衰退,视物模糊就是白内障。白内障和老花一样,都是因晶体退化而起,要治疗白内障,接受手术是的根治方法。现代白内障手术,在清理混浊的晶体同时可以矫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而通过使用多焦点人工晶体或双眼植入不同度数的单焦点人工晶体,达到双眼互补,可以一并解决或减少老花的问题。
多焦点人工晶体矫正老花可获得清晰的影像
随着近十多年来人工晶体的技术越来越进步,可以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形成两或三个焦点,病人手术后在看不同距离物体时,总有一个焦点会清楚落在视网膜上,这就能代替原本晶体远近聚焦功能。因为这一成像原理,手术后,脑及人工晶体需要一段时间磨合,病人多数能自动找到适当的焦点,获得清晰的影像,适应期可以是数天或数月不等。
多焦点人工晶体矫正老花散光效果大大提高
近年多焦点人工晶体不断改良,同时仪器侦测眼球的长度、角膜弧度等指标的准确度增加,因此人工晶体手术后的目标视力准绳度大大提高,加上连散光都可以矫正,故此多焦点人工晶体近年来对老花的病人来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多焦点人工晶体适合人群
但多焦点人工晶体需要将进入眼内的光线分散,因而可能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质感,若眼睛本身已经存在会影响视力质素的病变,例如如角膜和黄斑病变患者等,术后的视力质素会被影响,所以这类病人不建议使用多焦点人工晶体。同样,对于术后视力质素要求高的病人,多焦点人工晶体也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另外,大脑亦有可能无法适应因多焦而产生的影像混乱。
多焦点人工晶体手术并非人人可做
不少用户都觉得多焦人工晶体整体的效果不错,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研究表明有2-3%的病人术后无法适应多焦点人工晶体的成像模式,出现不适症状而终需要将多焦点晶体置换为单焦点晶体。
温馨提示:岁月不饶人,随着年纪的增长,眼睛各项机能开始退化,老花眼是明显的一个特征。现时的多焦点人工晶体可有效帮助病人矫正老花眼,都有机会获得远、中、近不同距离的良好视力,成功摆脱眼镜。不过,亦有小部份病人终无法适应。病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个人情况,向眼科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