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花眼?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到不同距离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具备调节能力。这个能力在小学阶段发育成熟,然后开始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下降到四十岁左右,调节力不足以支撑看近处的小字和近处细微的东西时,导致看近模糊,就出现了老花眼。一般老花眼会在四十岁左右开始出现。
老花眼有哪些症状表现?
如果一个人看近处只需要动用三分之一的调节力,另一个人需要动用全部的调节力,可想而知,动用全部调节力的人持久力肯定不行,一般人可能阅读三小时出现视疲劳,而出现早期老花眼的人可能阅读半小时就出现视疲劳了,这个就是老花眼的临床表现,具体还表现在:
1、放大视标。读书看报等近距离用眼时,需要将文字放大,否则看不清楚。
2、放远视标,因为调节力下降,看近处眼睛无法焦聚,将物体越拿越远才能看清。
3、增加照明,需要周围环境的光线足够强,才能辨认书本上的文字。
老花眼与远视力
远视是正常看远时眼睛无法焦聚,戴上远视镜才能正常聚焦。而老花眼,眼睛并没有发生屈光不正,而是眼睛调节能力下降,看近处需要调节时,调节力不足导致视物不清。所以老花眼跟远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戴镜上来讲,远视的人无论是看远还是看近都需要戴镜,而老花眼的人只需要在看近阅读时戴镜。
老花眼与近视
很多近视的爸爸们经常说:“虽然我现在眼睛近视了,但是以后就不会有老花眼啦。”近视就不会有老花眼?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近视的人如果佩了准确的眼镜,他的老花眼症状跟规律与正常眼是一样的,但是近视的人如果把近视眼镜摘下来,就如同“戴上了”老花镜。
假设一个200度近视的人,当他有老花眼的时候戴了近视眼镜,看近处是看不清的,但当他把近视眼镜摘掉看近处就相当于配戴了一副200度的老花镜,能看的相当清楚,所以就容易给人误区,以为近视的人不会有老花眼。其实不管远视、近视、散光的人都会老花眼,调节力都会下降,只是近视的人用“摘下近视眼镜=戴上老花镜”去掩盖了这个症状。
老花眼年轻化
现代社会各种电子设备使用频繁,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且早期出现老花眼年龄段正是高强度近距离用眼的年龄段,比如正视眼的人,由于本身调节力下降,造成近距离用眼较疲惫,如果再进行高强度的看近阅读,容易出现明显的视觉劳综合症,而视疲劳综合症往往跟早期老花眼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系列的老花眼临床症状。
出现老花眼后,早期老花眼患者很希望通过一些治疗手段延缓现象,但理疗,用药,手术这几方面都不能对老花眼产生明显的帮助,而目前有效,方便,完美的方法是佩戴老花镜。
希玛眼科医生建议,由于人的眼睛屈光状态各不一样,包括同一个人的双眼可能也各不相同,所以要通过的医学验光后,把握眼部准确的屈光状态,对剩余调节力进行测量,计算出好的度数,定出舒适,准确的配镜处方后配老花镜,这样才对老花眼的矫正为有利。
有近视或远视也有老花眼应该怎么解决?
除了普通的老花镜(单光镜,仅看近时使用)外,还有双光镜和渐进镜,后面两种眼镜是将看远和看近的度数合并在一副眼镜上,设计原理是眼镜的上方为看远的度数,(远视眼,散光眼,近视眼或者平光,都在眼镜片上面的部分),而下方是老花眼的度数,通过镜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近处,这样一副眼镜就能解决看远和看近的视力问题,省去了戴两副眼镜的麻烦。
老花眼消失=白内障来了?
以前没有近视,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了老花眼,过了段时间,发现老花眼好像又消失了,能正常的看书读报,顺利的看清楚近处,但伴随而来的是看远视力的下降,当检查时就发现是出现了近视,而中老年人出现近视,并且近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正是核性白内障的其中一个临床表现。
所以,当老花眼在几年内得到缓解,或者是消失,有可能是白内障来了。一般来说,凡是有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出现,就要警惕是否患有某些疾病,要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
希玛眼科医生提醒,四十岁以后的人,正在进入老花眼高发阶段,一定要多注意眼健康,定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不受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