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藕习惯睡前玩手机,喜欢熄灯后躺在床上玩手机是如今很多人的惯性,而且生活中也有不少案例证明了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玩手机很容易引发青光眼,严重的还会致盲,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眼科专家们是怎么解释的?
常在黑暗中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易得青光眼?
眼科专家称,黑暗中玩手机容易患上青光眼不假,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这种说法只适用于本身就有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危险因素的人。其高危人群的主要特征为年龄在45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眼周短、眼球小、前房浅、房角窄等,这类人好不要在黑暗中低头看电子产品。在黑暗中,我们瞳孔会增大,时间长了,就会阻碍眼内液体的循环流通,而长时间低着头则可能导致晶体移位,很容易诱发闭角性青光眼。
建议以下人群好是定期检查眼睛防患于未然!
(1) 年龄在45岁以上
(2) 有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
(3) 具有家族病史
(4) 眼科检查为浅前房、眼压21mmH g、眼底视乳头杯/盘比0 .6
(5) 在应用皮质类固醇眼水后眼压升高者
(6) 合并糖尿病或全身心血管疾病
以上六类人们应定期检查眼睛,至少一年检查一次。
测到眼压高就一定是青光眼吗?
人的正常眼压是10-21mmHg,但正常眼压值只是一个群体概念,也就是说,即使眼压低于10mmHg,也有可能不是青光眼,眼压即使高于21mmH g,也有可能是青光眼。仅依靠眼压值不能妄下结论,建议寻求治疗青光眼的医生帮助。
24岁就患青光眼,是不是将来会失明?
近年来,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多在30岁之前发病,0-3岁的婴幼儿患者会有明显的眼球突出、畏光、流泪、眼球变白等症状,而3岁以后的患者病情也比较隐匿,症状多不明显。并不是患了青光眼就一定会失明。若疾病能够被早期发现,早点进行规范的治疗,并且坚持终身医生的随访,病情还是能够被控制的。
目前青光眼有药物、激光、手术三种治疗方式,但三者并不具有可比性,不能说武断地说孰优孰劣,病人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一般来说,原发性闭角青光眼与先天性青光眼必须进行手术,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好也可选择手术。激光治疗创伤较小,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青光眼治疗非常讲究个体化治疗。
听说得了青光眼就不能看电影?
得了青光眼还是能像正常人生活,只是生活起居上要注意。首先平时不宜在光线暗的环境停留过长时间,有的青光眼病人在黑暗的房间里呆上两个小时就会发作。电影院光线弱,患青光眼不宜经常看电影。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发怒和烦躁。另外,不要抽烟,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如打篮球),切不可进行极限运动,游泳是好的选择(但不要跳水)。
做完手术后好了,无需到医院做检查?
青光眼需要终身随访,目前没法治疗,因此它对病人的依从性要求很高。病人依从性好不好与其视神经的保护好坏有密切的关系,若不谨遵医嘱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定期随访,致盲的几率是很高的。
做手术并不是一劳永逸,手术只是把眼睛的各项指标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但效果能维持多久却不得而知,因此做完手术仍需每隔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随访一次。医生定期评估眼压控制情况、视野好坏程度,以及视神经的相关状况。